說實話,第一次聽說鎢鋼細孔加工時,我腦子里浮現(xiàn)的是老匠人戴著放大鏡、手抖得像篩糠的畫面。直到親眼看見直徑0.1毫米的鉆頭在暗藍色鎢鋼塊上穩(wěn)如泰山地進刀,才驚覺這哪是手工活,根本是精密制造里的"微雕藝術(shù)"。
不過人類總有辦法。后來見識到用金剛石涂層刀具搭配20萬轉(zhuǎn)主軸,配合特制冷卻液像繡花似的慢慢研磨,才明白對付這種硬骨頭得用巧勁。最絕的是那種復(fù)合脈沖鉆,邊打孔邊用超聲波震蕩排屑,活像給金屬做針灸。
最讓人頭疼的是深徑比大于10的細長孔。就像用吸管往混凝土里吹氣,排屑不暢隨時可能"堵車"。某次見到個取巧方案——先把鎢鋼加熱到600℃軟化加工,完事再淬火恢復(fù)硬度。這招雖然妙,但溫度控制得像烤舒芙蕾,多十度少十度都完蛋。
不過最魔幻的還是干式加工。有家實驗室搞出過液氮冷卻系統(tǒng),零下196℃的冷氣順著空心鉆桿直噴刀尖,切出來的孔壁光滑得能照鏡子。雖然成本夠買輛小轎車,但人家說了:"精密加工本來就是燒錢的浪漫。"
現(xiàn)在設(shè)備先進多了,激光輔助定位能讓人在顯微鏡下看清鉆尖的顫抖。但老師傅們還是堅持手工對刀——"機器判斷的是數(shù)據(jù),我們感受的是手感"。這話聽著玄乎,直到有次親眼見他憑耳聽切削音就判斷出軸向力異常,不得不服。
說到底,鎢鋼細孔加工就像在鋼板上繡花,既要有大力金剛指的功夫,也得具備繡娘的細膩。每次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微孔陣列在燈光下泛著冷光,總會想起老師傅的玩笑話:"咱們這是在給金屬造蜂巢呢,只不過住進去的是電子不是蜜蜂。"
手機:18681345579,13712785885電話:18681345579
郵箱:954685572@qq.com